A股市场,又双叒叕暴雷了!
天茂集团(以下简称:天茂)的股票自7月7日停牌一个交易日,随后第二天复牌,谁也没想到,开市时股票的简称由“天茂集团”变为了“*ST天茂”。
这一公告将12万股民直接拖入深渊。停牌前的最后三个交易日,股价暴跌21%,而复牌首日,更是有345万手卖单封死跌停。
这天茂为何沦为2025年首个被ST的金融股?
1993年11月,天茂在湖北荆门成立,并在1996年11月于深交所挂牌上市,最初是一家实业公司。
谁承想,命运的转折在2007年悄然而至,它亲手孵化出国华人寿(以下简称:国华),开启了多元化发展。
到了2015年,天茂对国华进行了增资,持股比例提升至51%,形成了控股关系。
至此,天茂的营收和资产几乎由国华主导,基本被其“掌控”。
据数据,2024年上半年,天茂总营收为290.58亿元,而国华独揽了289.44亿元。再看国华的总资产,高达2715.99亿元,而天茂总资产的97.59%都来源于它。
敏感的资本市场察觉到这一情况,就给天茂贴上了“影子股”的大标签,还发现,国华正是天茂年报难产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2023年,国华的亏损迹象开始显现,随后的一年多,其亏损竟高达18.6亿元。
到了2024年Q4,它的偿付能力报告迟迟未能披露,其母子两家公司的业绩仿佛陷入了集体“沉默”。
这也导致了汇添富基金在7月1日对天茂的股价估值从2.74元/股猛跌至0.27元/股,比之前少了九成多。
这一决定给市场投下了巨大的不信任票,让投资者信心大挫。
究其原因,主要是国华目前正处于多重困境之中。2024年前三季度,其赔付支出更是飙升至218.22亿元,同比激增了1619.92%,现金流面临巨大压力。
监管要求保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50%,但到2024年6月末,国华的这一指标却降至74.64%,令人忧虑。
天茂作为“监护人”,却未发出任何风险警报,仿佛置身事外。
如今,退市倒计时开始,若天茂不能在9月7日前提交2024年年报,它将成A股首只退市的保险股。
自5月6日起停牌,天茂的市值缩水至134.37亿元,尽管公司对外声称“年报编制中”。在7月8日复牌时,其股票简称由“天茂集团”变更为“*ST天茂”。
但知情人士透露,监管要求对194亿地产投资进行穿透核查,这才是年报难产的真正“死穴”。
天茂被国华拖入深渊,194亿地产“黑洞”压垮了它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
国华的激进投资,是这场资本风波的起点。
2023年,它摇身一变成为“地产狂魔”,总投资资产高达2668.19亿元,其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增长尤为突出,涨幅高达73.96%,从2022年的112亿元飙升至194.84亿元。
这些资金涌入了上海北外滩等14个地产项目。
然而,当价值41亿的地块烂尾时,出人意料地,“接盘侠”竟是实控人刘益谦的关联企业宸嘉发展。
而宸嘉发展的掌舵人陈佳,曾担任国华的投资总监。坊间传闻,他还是刘益谦的女婿。
更令人深思的是,这场“左右手魔术”的背后导演,正是刘益谦。
这位商界的传奇人物,其个人经历堪称一部励志史。
据某证券时报报道,他1963年出生,初中辍学后,17岁便开始打工谋生,21岁转行开出租车,到了28岁,凭借炒股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,从此开启了财富的滚雪球之旅,被大家称为“中国巴菲特”。
宸嘉发展,这家成立不久的公司,依靠上海康养中心等地产项目的频繁倒腾,逆势崛起为地产界的新贵。
但其扩张背后,还是离不开国华的大量资金支持。
其实,2023年相关机构在对国华的实地检查中发现,有百亿元的保险资金可能被公司股东违规操作,其主要流向了房地产等项目。
当国华遭遇现金流危机时,2021至2023年期间,其退保金累计超过800亿元,相当于每天有2.2亿元的资金流失。
更令人瞠目的是,2022年天茂净利润仅2.7亿元,却豪掷5.4亿元分红,股利支付率高达198%。
随着资本游戏的节奏愈发急促,刘益谦的应急操作暴露了“底牌”。
2023年8月31日,香港苏富比秋拍现场,他的39件顶级收藏品以7.45亿至10.46亿港元的估价起拍,但最终总成交额仅为5.44亿港元。
那幅以8220万落槌的古代名画《春日山水》,在拍卖行的灯光下格外冷清,像极了天茂最后的“体面”。
当基金公司将估值砍到0.27元时,那194亿地产投资的去向,依然是个“黑洞”。
天茂的衰败看似事发突然,实则是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一个缩影。
就在天茂年报“难产”的同时,某一家寿险公司因“保费换规模”的经营模式被监管接管。
整个保险行业正面临着750日国债收益率曲线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。别看这条曲线平缓,却逼着寿险公司不断增加巨额准备金,从而削弱了它们的当期利润和偿付能力。
当系统性风险袭来,首当其冲的是广大的散户投资者。
今年4月29—30日,天茂连续两天跌停,收盘价跌至2.74元/股,相较于2015年的历史高点,跌幅超过八成。这一价格甚至低于天茂承诺增持时设定的3.44元回购价上限。
可天茂却简单又轻松搪塞了几句,因而未能按时披露年报及季报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》虽赋予投资者索赔权,但在现实中,这一权利往往难以兑现。许多投资者即便手握胜诉判决,索赔之路依然困难重重。
更讽刺的是,天茂治理失控,却放任国华豪掷194亿资金投身房地市场,眼睁睁看着赔付支出暴增1619%,而天茂董事会却一声不吭。
回想万科王石时代,但凡子公司稍有风险,便连夜召开发布会自揭伤疤。真正的担当是直面问题,而非掩盖伤口。
对于上市公司的违规操作,银保监会果断采取重大措施,斩断了“短债长投”链条,照亮关联交易“黑箱”,对高管实行终身追责,并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》第七十九条规定相配合,织就“造假必诛”的法网。
2025年的退市潮来势汹汹,已有17家*ST公司被强制退市。若天茂步其后尘,将成为A股首只退市保险股。
7月8日,“*ST天茂”跌停封单,其134亿市值瞬间崩塌。散户们纷纷质疑:“控股国华的天茂,为何连百亿资金去向都说不清?”答案或许藏在监管立案调查的档案袋里。
如今,国华经营困局未解,天茂年报难产。刘益谦将如何带领企业破局?国华又能否在重重危机中寻得生机?市场正拭目以待。
-END-
山东股票配资网,沈阳股票配资,配资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