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16年,张作霖在奉天(今沈阳)的势力如日中天。这位从草莽起家的军阀,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权谋,已经牢牢掌控了奉天二十七师,成为名副其实的"东北王"。
他的宅邸位于奉天城中心,占地广阔,戒备森严,但即便如此,随着地位的攀升,觊觎他性命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张作霖深知,在这个乱世,一个军阀的安危往往系于身边人的忠诚。出门办事时,若没有几个可靠的保镖贴身护卫,他睡觉都睡不安稳。
思来想去,他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自己的拜把子兄弟张作相——这位与张作霖情同手足的将领,不仅是他最信任的心腹,更以忠厚耿直著称。
张作相接到任务后,二话不说就在军中展开了选拔。他采取的是最直接有效的"海选"方式:先从二十七师中挑选出体能出众、作战勇猛的士兵,再通过层层筛选,最终留下了四位顶尖高手。
这四位入选者,个个都是军中翘楚——身高体壮如铁塔,臂力惊人,枪法精准,近身格斗更是一流。他们往张作霖面前一站,浑身散发的杀气就让旁人不敢靠近。
张作霖亲自接见了这四位壮士。只见他们四人站成一排,军姿挺拔,目光如炬。张作霖上下打量着他们,心里颇为满意。
这四个人往身边一放,寻常刺客根本近不了身。但转念一想,保镖这活儿,光有一身蛮力还不够。在乱世中当一个大人物的贴身护卫,脑子灵活和忠心耿耿比武功更重要。
怎么才能看出这四个人谁是真正可靠的呢?张作霖眼珠子一转,计上心来。他没搞什么复杂的心理测试,也没设什么圈套陷阱,而是决定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——请客吃饭。
当天傍晚,张作霖在自己宅邸的后院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。院子里的红灯笼高高挂起,映照着摆满东北硬菜的八仙桌。
张作霖笑呵呵地对四位壮士说:"弟兄们,这些日子辛苦了!今儿个不用讲究规矩,放开吃喝!"
桌上摆的都是地道的东北菜:香气四溢的酸菜白肉血肠、油汪汪的锅包肉、炖得酥烂的野鸡炖蘑菇,还有张作霖最爱吃的猪肉炖粉条。
四个壮士见到如此丰盛的酒菜,肚子里的馋虫立刻被勾了起来。他们平日里在军中训练强度大,伙食虽然管够,但像这样的大鱼大肉却是难得一尝。
张作相坐在主位旁边,此时,他端起面前的一杯酒,高高举起。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然后一仰脖子,将那杯酒一饮而尽。酒水顺着他的喉咙流下,他微微皱了下眉头,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。
在张作相的带动下,气氛变得更加热烈。其中三个小伙子,他们看着张作相如此豪爽地干了杯,心里想着这可是个表忠心的好机会。
其中一个穿着蓝色长衫的小伙子,率先站了起来。他身材挺拔,脸上带着一丝稚气,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。
他快步走到张作相面前,双手抱拳,恭敬地说道:“师长,您对我们恩重如山,我们愿为师长鞍前马后,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说完,他端起面前的酒杯,毫不犹豫地仰起头,将酒一饮而尽,那酒水溅出了一些,洒在他的衣领上,他也顾不上擦。
另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小伙子,也不甘示弱。他涨红了脸,激动地说道:“师长,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,我们愿意一辈子跟着您,为您出生入死!”
他也迅速端起酒杯,一饮而尽,那酒水在他的喉咙里滚动,让他咳嗽了几声,但他依然满脸笑容。
还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,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脯,大声说道:“师长,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吩咐,我们绝对不会让您失望!”
说完,他同样端起酒杯,一饮而尽。这三个人的话说得那叫一个漂亮,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,得到张作相的赏识和重用。
可偏偏就在这时,有一位汉子,坐在角落里,任凭张作霖怎么劝,就是滴酒不沾。他穿着一身黑色的中山装,身材高大,面容刚毅。
他微微低下头,平静地说道:“大帅,我天生不能喝酒,这酒我实在喝不了,我以茶代酒,敬您。”他说完,端起面前的茶杯,轻轻地抿了一口。
张作霖当时就拉下脸来,他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,脸上的笑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他大声骂骂咧咧道:“妈拉巴子的!你这是什么意思?不给面子是吧?今天这酒你必须得喝!”
那三个喝酒的保镖,看到这一幕,偷偷地乐了起来。他们心里想着,这哥们儿肯定没戏了,连大帅的酒都不喝,以后还能有什么前途。他们在一旁交头接耳,小声地议论着。
酒过三巡,大厅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。人们的声音越来越大,笑声也越来越响亮。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,谁也没有料到,危险正在悄然降临。
突然,后院传来“砰”的一声枪响,那声音尖锐刺耳,打破了大厅里的欢乐气氛。紧接着,就有人扯着嗓子喊:“抓刺客!有刺客!”这喊声在大厅里回荡,让所有人的笑容都瞬间凝固在了脸上。
大家伙儿一听,都愣住了。一时间,大厅里安静了下来,只有那喊声还在不断地回荡。那三个喝了酒的保镖反应最快,他们的身体就像弹簧一样,瞬间弹了起来。
“噌”的一下,他们就从腰里拔出枪,动作熟练而迅速。他们的脸色变得十分严肃,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警觉。他们跟箭一样冲了出去,脚步匆匆,朝着后院的方向奔去。
连张作相都提着枪跟了出去。他一边走,一边大声喊道:“都别慌!”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,让慌乱的人们稍微镇定了一些。
可怪就怪在,那个滴酒不沾的汉子,非但没动,反而几步走到张作霖身边。
张作霖当时就火了,
他瞪大了眼睛,指着那汉子的鼻子骂道:“妈拉巴子的!人家都去抓刺客了,你小子杵在这儿干啥?想看我老张的笑话?”
然而,任凭张作霖怎么骂,那汉子就是不吭声,也不动弹。他就像一尊铁塔一样,稳稳地站在张作霖身边。
没过多久,原本热闹非凡、还因刚刚那一场虚惊而略显紧张的大帅府大厅,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。
一名手下人匆匆忙忙地跑进大厅,张嘴说道:“大帅,刺客抓住了!”
张作霖原本坐在主位上,听到“刺客抓住了”这几个字,原本还带着些许怒气和疑惑的脸上,神情有了些许变化。
他坐在那里,身体微微前倾,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。随后,他缓缓地站起身来,然后说要去看看。
他这一动,一直紧紧跟在他身边的那个保镖,也立马跟上。
当他们走到门口时,张作霖突然停下脚步。他的脚步就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样,瞬间静止。他缓缓地转过身来,脸上原本因为刺客被抓而可能残留的怒气一扫而光,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笑意。
他的嘴角微微上扬,大步走到那身边保镖的身边,一巴掌重重地拍在他的肩膀上。这一巴掌拍得很有力,但却并没有让那保镖感到疼痛。
张作霖询问身边的那个保镖,为什么刚才几个人都去追刺客了,他却一动不动?
保镖却说:“报告大帅,我的职责是保护您,不是抓刺客。只要您没事,就算刺客跑了,那也跟我没关系。”他的眼神直视着张作霖,没有丝毫的躲闪。
这话一出,所有人都恍然大悟。原本还沉浸在刺客被抓的兴奋和紧张氛围中的人们,此时都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,瞬间明白了过来。
他们开始回想刚刚发生的一切,那突如其来的枪声,那神秘出现的刺客,以及张作霖在大厅里的一系列表现。
原来,这枪声、这刺客,全都是张作霖安排的一场戏。张作霖坐在主位上,看着眼前这些或兴奋或紧张的人们,心里早就有了自己的盘算。
他深知,在这个动荡的年代,作为一名领导者,身边需要的是忠诚可靠且头脑清醒的人。他想要考验的,根本不是谁的身手更快,能在第一时间冲出去抓刺客,而是谁的脑子最清醒,谁最明白保镖的真正职责。
他故意安排了这场看似真实的刺客袭击事件,就是想看看在他身边这些人,在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时,会做出怎样的反应。
那三个喝了酒就冲动地冲出去抓刺客的保镖,虽然他们的身手或许不错,有着一股冲劲,但他们的冲动和缺乏思考,让张作霖觉得他们并不完全符合他对身边人的要求。
而那个滴酒不沾,一直坚守在他身边的汉子,用他的行动和言语,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保镖职责。
于是,张作霖笑着说道:“好小子,俺老张就选你了!”他的声音洪亮,在大厅里回荡,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。
张作霖选人,总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。他不会仅仅因为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表现,比如身手敏捷或者酒量好,就轻易地做出判断。
他会深入地观察一个人的内心,看这个人是否真正明白自己的职责,是否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,做出正确的选择。
他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怪招,还多着呢。
1919年的奉天城,寒风凛冽。张作霖站在大帅府的书房里,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,眉头紧锁。窗外,北方的冬天已经来临,树木凋零,大地一片萧瑟。但张作霖的心思却不在季节更替上,他正为奉系的未来发展谋划着。
"要壮大奉系,必须有强大的军工支撑。"张作霖对身边的亲信说道,"咱们得建自己的兵工厂。"
这个想法并非一时兴起。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,武器装备的优劣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。张作霖深知,要想在众多军阀中脱颖而出,必须有自己的军工体系。经过一番考察和筹划,他决定建立后来大名鼎鼎的东三省兵工厂。
要造枪炮,首先得有先进的机器设备。当时国内工业基础薄弱,想要购买一流的军工设备,只能把目光投向国外。经过多方打听,张作霖得知上海有一家德国公司正在出售一批先进的军工生产设备。
"这批设备正适合咱们。"张作霖对军械厂厂长陶治平说,"你亲自去上海,把这批设备买下来。"
陶治平是张作霖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,在军械制造方面颇有经验。他身材中等,面容刚毅,平时办事稳妥,深受张作霖信任。接到这个任务,陶治平信心满满地保证:"大帅放心,我一定把这批设备完好无损地带回来。"
然而,没有人知道,陶治平有一个致命的弱点——好赌。
1919年初春,陶治平抵达上海滩。这座东方明珠当时已经是远东最繁华的城市之一,黄浦江畔高楼林立,十里洋场灯火辉煌。
初到上海的陶治平,被这座城市的繁华迷住了眼。白天,他忙着与德国公司洽谈设备采购事宜;到了晚上,他忍不住走进了赌场。
一开始,陶治平只是小试身手,想放松一下。但赌桌上的刺激感让他逐渐失去了理智。他越赌越大,越陷越深。短短几天时间,原本用来购买设备的巨额款项,在赌桌上输了个精光。
当陶治平意识到自己闯下大祸时,整个人如遭雷击。他瘫坐在赌桌旁,脸色苍白,冷汗直流。买设备的钱没了,这意味着他无法完成张作霖交给他的任务。想到张作霖的信任和嘱托,陶治平羞愧难当。
"我该怎么办?"陶治平喃喃自语。他知道,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,没有脸面再回去见张作霖。
经过几个辗转反侧的夜晚,陶治平做出了一个绝望的决定。他提笔写下一封遗书,简要说明了事情的经过,然后来到了黄浦江边。夜色中的黄浦江波涛汹涌,江水拍打着堤岸,发出阵阵声响。
陶治平站在江边,手中紧握着那封遗书。他望着漆黑的江水,内心挣扎着。就在他准备纵身一跃时,一个路过的巡捕发现了异常,及时制止了他。
遗书最终送到了张作霖的手中。大帅府上下顿时炸开了锅。手下人都以为,陶治平这次死定了。挪用公款、任务失败,这两项罪名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他丢掉性命。
"大帅,这个陶治平太不像话了!"一位心腹愤愤不平地说,"竟敢把买设备的钱都输光了,简直罪该万死!"
"是啊,大帅,这种人不能轻饶。"其他人也纷纷附和。
所有人都等着看张作霖如何处置这个胆大妄为的军械厂厂长。然而,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张作霖看完信后,表情出奇地平静。他沉默了片刻,然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决定。
"再汇一笔钱给陶治平。"张作霖对财务人员说,"数额和之前一样。"
财务人员一脸震惊:"大帅,这...这合适吗?"
张作霖摆摆手:"没什么不合适的。告诉陶治平,钱输了不要紧,我再给他一笔钱,他再去赌场,把本捞回来,然后把机器给我买回来!"
这个决定如同一颗重磅炸弹,在大帅府内引起了轩然大波。所有人都傻眼了,这是什么操作?给一个赌徒更多的钱,让他再去赌博?这不是变相鼓励赌博吗?
然而,更让人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。当陶治平收到第二笔汇款和张作霖的口信时,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他颤抖着双手打开电报,读完后泪流满面。
"大帅...大帅竟然...竟然给我第二次机会..."陶治平哽咽着说道。
知耻而后勇的陶治平,这次回到了赌场,仿佛变了一个人。也许是命运的眷顾,也许是心态的转变,这一次,他的运气出奇地好。在赌桌上,他不仅把之前输掉的钱全部赢了回来,还额外赚了一笔。
拿到足够的资金后,陶治平立即全身心投入到设备采购工作中。他精心挑选,货比三家,最终为张作霖买回了全套最好的军工生产设备。这些设备在当时堪称一流,为后来东三省兵工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设备采购完成后,陶治平亲自监督运输,确保每一台机器都完好无损地运回奉天。当这批设备安全抵达大帅府时,张作霖亲自前来查看。他满意地点点头,对陶治平说:"这次干得不错。"
陶治平羞愧地低下头:"大帅,我对不起您的信任..."
张作霖摆摆手:"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。重要的是,你把设备买回来了。"
这件事很快在奉系内部传开。许多人不理解张作霖为什么要这么做,但张作霖有自己的考虑。在他看来,陶治平虽然犯了错,但在绝望时能够知耻后勇,这种品质难能可贵。
更重要的是,张作霖赌的不是钱,而是人心。他相信,一个人在走投无路时,你拉他一把,他会用一辈子的忠诚来报答你。
"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"张作霖曾对部下说,"关键是要给人改过的机会。"
张作霖的用人之道不仅于此。他还有一个独特的识人标准:"我从来不重用没跟我抬过杠的人。"
这个观点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。在大多数军阀都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词的环境下,张作霖却反其道而行之。
他认为,如果一个人从来都只会说"是",那不是他张作霖的决策永远英明,就是这个人没有自己的脑子,是个应声虫。
"段祺瑞、吴佩孚身边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人,最后把主子坑得有多惨,你们都看到了。"张作霖经常这样告诫部下,"我宁愿要一个敢跟我唱反调的'刺头',也不要一百个只会点头的应声虫。"
正是这种"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"的气魄,和一套独特的识人方法,让张作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人。
这些人有的性格刚烈,有的敢于直言,有的甚至曾经犯过错误,但在张作霖这里,只要你有真才实学,只要你对得起自己的良心,就能得到重用。
多年后,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,不禁感叹:张作霖的成功,固然与他个人的雄才大略有关,但更离不开他独特的用人智慧。
他懂得在别人绝望时伸出援手,他敢于任用那些敢于说真话的"刺头",他明白忠诚比能力更重要。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,却蕴含着深刻的用人哲学。
山东股票配资网,沈阳股票配资,配资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