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在看文章前,先点上面的“关注”吧,谢谢大家的支持!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,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!以后我会带来更多好故事!
十七岁的载沣
在1900年的一张罕见照片中,醇亲王载沣身穿清朝官服,表情严肃,静静地坐在长椅上。
载沣在清朝末年是一位重要政治人物,也是清朝末代的执政大臣。他在任时作出的一些重大决定,对清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载沣的地位非常高,他的爷爷是清朝的道光皇帝,爸爸是醇亲王奕譞,而他的大儿子就是最后一位皇帝溥仪。
载沣有七个兄弟,他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。1908年11月,年幼的溥仪登基成为清朝的皇帝,载沣的父亲身份让他担任了监国摄政王,同时代理清廷海军大元帅的职务,实际上掌控了清朝的政权。
载沣当上清朝的代理最高统治者后,曾努力整顿官员队伍,推动实业发展,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政权。然而,他自己缺乏实际的治理能力,加剧了各方面的矛盾,加快了民主革命的步伐,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。
清朝的亲王载沣被派去德国执行重要任务,他有着“御弟”的特殊称号。
1901年,一个18岁的年轻人载沣被清朝政府派去德国担任特别使者。在一张罕见的照片中,载沣穿着黑色的风衣礼服,被一群德国官员簇拥着。从他的表情上看,他看起来并不开心,嘴巴嘟着,脸上带着不屑的表情。
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期间,德国公使克林德不幸遇难。德国方面要求清政府派出皇室成员前往德国道歉。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皇室成员中挑选,最后决定让醇亲王载沣代表清朝前往德国向德国皇帝道歉。
醇亲王载沣前往德国柏林担任专使,德国皇帝却故意刁难他,要求德国的接待官员通知载沣,说见到他时必须下跪行礼。
醇亲王载沣对此非常生气,坚决拒绝了。他对身边的官员们愤慨地说:“宁愿跳进西海淹死,也不愿向德国皇帝下跪。大清的王爷怎么能向‘洋鬼子’低头呢?”
说完,他就让清朝官员和德国那边谈判,坚决不向德国皇帝下跪。德国人看到醇亲王载沣态度那么坚定,最后只好让步,同意载沣只需向德国皇帝鞠躬。
1901年9月4日,醇亲王载沣去了德国皇宫,见到了德皇。他向德皇行了三鞠躬,递上了国书,并读了致辞,表达了深深的歉意。
醇亲王载沣的这次出访相当成功,不仅让他见识到了更多的世界,增加了知识,还让他意识到清朝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。
这张照片里,穿着普通衣服的醇亲王载沣和他的正室妻子瓜尔佳·幼兰一起留下了合影。
这张珍贵的照片展示了醇亲王载沣和他的妻子苏完瓜尔佳·幼兰穿着日常服饰的温馨瞬间。在照片里,两人身着华美的便装,舒适地坐在长椅上。
苏完瓜尔佳·幼兰出身非常高贵,她是军机大臣瓜尔佳·荣禄的女儿。长大后,被慈禧太后收为养女,并且后来还帮她和醇亲王载沣结了婚。
结婚后,她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,其中最大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·溥仪。她的晚年过得并不好,最后因为溥仪和瑾太妃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,她选择了吞鸦片自杀。
醇亲王载沣和他的六弟载洵、七弟载涛的合照
这张珍贵的照片展示了醇亲王载沣和他的两个弟弟载洵、载涛在一起的场景。照片里,载沣坐在中间位置,左边是七弟载涛,右边是六弟载洵,三个人坐在一起,充满了浓厚的亲情。
载沣和他的大儿子溥仪,还有二儿子溥杰的合照
在1908年,有一张载沣与其两个儿子溥仪和溥杰的罕见合影。照片中,载沣坐在长椅上,怀里抱着年幼的次子溥杰,长子溥仪则站在他身旁。这一年,载沣升任为清廷的军机大臣,而他的长子溥仪也被慈禧选中,入宫成为清王朝的皇帝。
载沣与他的妻子溥仪以及孩子们一起拍了一张珍贵的家庭合影。
1920年,天津的一张老照片记录了载沣和溥仪夫妇及其子女的温馨时刻。在这张珍贵的家庭合影中,载沣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最显眼的位置,而是站在了溥仪夫妇的旁边。
载沣和孩子们的一张珍贵照片,
1923年,北京城里,载沣和他的孩子们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家庭合影。照片中,载沣坐在中间,显得庄重而慈祥。前排从左到右依次是他的五女儿韫馨、三女儿韫颖、四儿子溥任、六女儿韫娱、七女儿韫欢和次女韫龢,以及四女儿韫娴。后排则是长女韫媖和次子溥杰。整个画面充满了温馨和幸福,让人感到十分亲切。
1911年,辛亥革命爆发,载沣看到清朝即将垮台,便辞去了摄政王的职务,以醇亲王的身份回到府邸,与孩子们过起了相对安逸的生活。
载沣,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,他是清朝的一位重要人物。
1938年,载沣在天津的家里拍了一张照片。照片里的他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老人,完全看不出他曾经是清朝摄政王,权力极大。
清朝结束后,载沣躲到天津等地,过着平静的生活,不去管世上的事。1931年,“九一八事变”发生后,日本试图拉拢他,但被他拒绝了。他对儿子溥仪投靠日本人,建立伪满洲国政府感到非常愤怒,多次劝说溥仪,但溥仪不听。所以,他不再和溥仪联系,而是带着其他子女过起了隐居生活。
晚年的载沣
载沣晚年留下的这张照片很少见。照片里,他坐在长椅上,手里拿着一顶帽子,看起来很和蔼。虽然年纪大了,但他精神状态依然很好。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日本人想让有声望的载沣出任傀儡职务,并许以优厚条件。但载沣宁愿卖掉家里的古董来维持生计,也不愿意与日本人合作。
后来,载沣全家搬回北京生活。回到北京后,他在醇亲王府的旧址上办了一所小学,专门接收那些负担不起学费的孩子,让他们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。
载沣晚年生活并不富裕,曾一度靠卖旧物维持生计,但他没有抱怨,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。
1951年2月,载沣因为年纪大了身体虚弱,不小心染上了风寒,一直躺在床上养病。家里人请来了医生来给他治病,但最终还是因为病情太重,在家里离开了人世。他的一生结束了,享年68岁。
载沣去世时,身边只有七个孩子在床前陪伴,而溥仪和溥杰则被关在苏联,因此,他的儿子溥任和弟弟载涛按照老规矩为他办了丧事,并将他安葬在北京西郊的福田公墓。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~点此关注我~
山东股票配资网,沈阳股票配资,配资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